发布日期:2025-08-13 来源: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学思想,强党性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聚焦民生领域群众关心的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推进落实西安市纪委监委“两措施一办法”,护航优化营商环境,西安市纪委监委联合市级相关部门、西安市广播电视台,在西安新闻广播《党风政风热线》节目中开设“监督护企”专栏。
今天,《党风政风热线》节目邀请西安市科技局副局长楼文晓,西安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处处长范琦,西安市科技局创新体系与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吴卓,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管委会主任林原,曲率引擎硬科技企业社区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峰做客直播间,现场解读涉企政策,并回应群众反映的问题。
西安市科技局副局长楼文晓介绍:近年来,市科技局紧抓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机遇,积极落实政策,提升科技领域营商环境综合能力。在202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西安居全球科技集群第18位,在中国位列第7,连续两年进入全球前20,科技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中,西安居全国城市第7、西部第1。今年,市科技局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出台“1+3”系列政策措施,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在企业梯度培育上,推进“四个工程”,科技型企业量质齐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大增。同时,市科技局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建设研发平台。此外,通过梳理科技资源、举办融合活动、出台产业政策等方式,助推产业创新发展。不仅如此,市科技局还强化金融赋能,首创技术交易信用贷等融资模式;完善人才环境,引育各类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专利授权效率;提升城市科创品牌影响力,举办多场高水平活动赛事。
创新驱动助力高质量发展
市科技局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牵引,推动高质量创新创造与高水平创新创业。西安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处处长范琦介绍:市科技局发挥人才资源与科研基础两大优势,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人才+项目”改革,如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获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后,引进超100名博士人才。做优创新与创业两类平台,建成超1900个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推动创新平台升级,打造立体孵化网络,为创业者提供服务。在统筹营商与创新两个环境上,市科技局持续升级“三项改革”,丰富科技金融服务,设立国际创业大赛奖金池,培育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加速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出台产业链政策,布局创新联合体与研发平台,解决“卡脖子”技术,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搭建“四链”融合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级,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问题回复:
听众王先生打热线咨询:我们最近从市科技局网站上关注到,有一个西安市瞪羚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想了解一下成为瞪羚企业的具体条件,以及能够获得的政策和服务?
西安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处处长范琦回复:瞪羚企业作为科技企业梯队培育的关键力量,是优质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路径,其认定需具备四大突出特征:一是成长期高成长性,成立不满15年,复合增长率或营收规模达相应标准;二是强创新能力,跨过成果转化“死亡之谷”,在科技人员、研发投入、专利布局及关键技术产品服务等“四科”特征上表现显著;三是产业链贡献突出,资源整合能力强,产品服务高价值、高回报,能带动上下游发展;四是集中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支持瞪羚企业发展,我们将从三方面发力:通过项目支持助力新产品开发,保持成长势头;依托平台布局,推动企业提供开放共享的创新服务,构建产业创新平台;借助金融赋能,加速企业规模化和市场扩张,同时引导金融服务向更多优质科技企业延伸。
科改方案促进创新融合
西安市今年出台了“1+3”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文件,其中《西安市科技计划体系改革优化方案》作为其中的“1”,也是纲领性文件,对系统运用科技计划工具,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营商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安市科技局创新体系与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吴卓介绍:《方案》坚持需求导向、目标牵引、企业主导、场景示范和统筹布局的原则,围绕创新立市、产业强市战略,构建全新科技计划体系。该体系设立6大专项,共19个专题,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企业创新、成果转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及创新生态优化等领域,实现科技创新全链条、全领域覆盖。在组织方式上,《方案》强化产业需求凝练,以“以需定研”“研为产用”为导向,开展有组织科研,形成需求与供给的良性循环。管理流程方面,突出全口径预算与全链条绩效导向,建立健全科技项目库,提升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率。《方案》的出台,将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助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科创赋能激活城区发展
近年来西安市科技局联合碑林区共同推进国家级创新街区试点,不断推进校地共建,孵化科技企业,培育发展硬科技产业。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管委会主任林原介绍: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坚持规划引领,与17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沿友谊路—金花南路主轴线,打造“一轴三区七大创新圈”的“无围墙科技园”。目前,已共建13栋科创载体,获批省级“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深化“三项改革”,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与高校携手,围绕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化硬科技成果。与多所高校共建科技园、研发基地,开展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三年转化成果95项,认定“科学家+工程师”团队16个。在产业培育上,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获批建设“秦创原机器人产业创新聚集区”,支持低空经济、时空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创新设计产业集群今年获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问题回复:
听众张先生打热线咨询:我在高校工作,我们的科研团队也有一些成果目前处于转化阶段,如果要落地碑林的话,想了解碑林区和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在这方面能给我们提供哪些帮助和服务?
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管委会主任林原回复:我们提供五大服务助力发展:一是技术成果托管服务。承接省科技厅“三项改革”成果托管转化任务,可托管成果,通过创新创业五大平台对接企业、行业资源及政策,推动转化。二是企业孵化服务。在西安创新设计中心等多地设孵化场地,提供企业注册、政策辅导、资质认定、投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支持成立成果转化公司。三是知识产权服务。引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西安代办处,建国家级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与上海技术交易所合作,设多级服务站,提供专利导航、预审等服务,获评国家优秀案例。四是产业对接服务。研判成果后,对接碑林区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龙头企业,联动西安其他产业链,邀您参与产学研对接活动。五是人才服务。依托创新街区相关中心和基地,提供高层次人才认定,通过“校招共用”等机制共建研发及实践基地,为团队提供针对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