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西安这样干!

发布日期:2025-02-26 来源:西安日报

过去一年里,西安市创新效能显著提升、创新底座更加坚实、创新支撑更为有力,创新活力不断迸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4全球创新指数(GII)排名中,西安再晋升1位,居全球科技集群第18位、中国第7位。


创新效能显著提升

去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4500亿元


2024年,我市组建市委科技委,强化党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启动实施秦创原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发挥政府创新组织者和有力合伙人作用,出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等一揽子含金量十足的改革举措,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积聚新动能、注入新活力,创新效能显著提升。


随着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材料陕西实验室获批建设,“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中国分院”合作备忘录成功签署,全市的创新底座更加坚实。


通过实施科技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培育工程,去年,高新技术企业“升规”超过300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1.5万家和1.9万家。高标准建设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组织实施110个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项目,规上科技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3.3%,为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市科技局积极落实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开展“先投后股”“校招共用”试点。通过构建“股贷债保”联动服务体系,助力科技企业“凭技融资”。一批瞄准技术成果有组织熟化、工程化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加快建设。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4500亿元,创新活力充分激发


夯实产业强市基础

今年将布局一批产业创新中心


2025年,我市将着力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机制改革,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统领,夯实产业强市基础。


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级实验室“沿途下蛋”,聚焦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布局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批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中试验证平台、概念验证中心,实施一批产业链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高标准推进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积极培育超导、无人驾驶、氢能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科技与产业良性互动的融合体系。


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支持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在重点产业和重要社会发展领域应用推广,通过政策、资金、场景等要素的全方位支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业企业实现升级晋档。


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坚持“一校一策”,纵深推进校地深度融合,支持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拓面提质增效,大力推广“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成果转化模式,积极开展“先使用后付费”“权益让渡”“先投后股”“科技成果评价”等试点,推动一批优秀科技成果在西安转化落地,孵化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具备发展潜力的“种子”企业。


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全力打通“教育-科技-人才”“科技-产业-金融”两个循环,积极开展金融赋能科技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持续完善“股债贷保”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壮大耐心资本,引导各类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推广“校招企用”“校招共用”“双导师制”引才育才模式,清单式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全面加强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交流,务实办好2025硬科技创新大会、西安国际创业大赛,进一步提升西安科创影响力。